近日引发广泛关注的 SPM 少年弑母案,于昨日(18日)正式提控。该名17岁中五学生被控两项谋杀罪及一项伤人罪。据悉,事件疑似与长期累积的心理压力有关——包括面对 SPM 考试的焦虑,以及与母亲之间长期存在的责骂与冲突。
据代表律师透露,有熟识被告的亲友表示,被告疑似患有轻微精神疾病,但尚未获得正式医学诊断。整场庭审过程中,被告表现冷静,家属亦未出席旁听,令人不禁深思这起惨案背后,隐藏着多少青少年未被看见的心理挣扎。这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,更是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视而不见的警钟。
💥 马来西亚青少年心理危机:不只是自杀,更可能走向极端暴力
近年来,马来西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快速恶化趋势。过去我们常关注他们的抑郁、自残甚至自杀倾向,但这起 SPM 学生弑母的惨案无疑揭示了更令人不安的现实:精神崩溃的青少年,不只可能伤害自己,也可能伤害最亲近的人。
- 每 5 名中学生中就有 1 人经历过焦虑与抑郁
- 每 10 名青少年中,就有 1 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
- 自杀是 15–29 岁青少年第二大死亡原因
- 然而,大部分孩子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心理评估或治疗
这些数据只是冰山一角——当心理问题长期被压抑、忽视,愤怒与绝望可能转化为极端暴力。
本案主角并不是惯犯,也没有严重前科,却因长期压力与情绪积累,最终酿成不可逆转的悲剧。这是一种社会沉默的共谋,更是我们迫切需要正视的青少年心理“爆炸点”。
⚠️ 常见青少年心理问题与警讯
家长与教师常常忽视的“反常行为”,其实可能是青少年在发出求救信号:
- 长时间情绪低落、暴躁、易怒
- 睡眠紊乱、噩梦频繁或过度嗜睡
- 食欲大变(暴食或厌食)
- 成绩突降、逃学、不愿上学
- 出现自残行为(割腕、烧伤、撞墙)
- 频繁说出负面言语,如“我不想活了”“没有人关心我”
- 说话变得极端,或出现幻觉、自语等迹象
如果你曾看见这些迹象,请不要当作青春期的小叛逆,它可能正是孩子心理崩溃的前兆。
🧑🏫 家长与教师可以怎么做?
一个青少年走向极端,往往不是一天的事。家庭与学校若能早一步察觉并介入,悲剧也许可以避免。
家长可以这样做:
- ✅ 不只关心成绩,更关心情绪
- ✅ 常常问一句:你今天感觉还好吗?
- ✅ 不要贬低孩子的感受(例如:“别想太多”)
- ✅ 鼓励表达与倾诉,不做“批判型父母”
- ✅ 为孩子安排专业心理评估,而不是“忍一忍就好”
教师与辅导员可以这样做:
- ✅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,如突然沉默或退缩
- ✅ 在考试季给予心理支持,而非加重压力
- ✅ 主动询问、建立信任关系
- ✅ 与家长合作,及时推荐专业介入
🧭 马来西亚青少年心理支援资源
✅ 政府支援平台:
- Talian Kasih 15999 / WhatsApp: 019-2615999(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)
- Jabatan Kesihatan Mental Awam(公共精神卫生科)
- 学校辅导老师 / Kaunselor Sekolah
✅ 私人与社区心理资源:
- International Counseling Center – 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专业心理健康诊所,由多名专业心理学家与辅导员提供咨询与辅导。擅长处理成人、青少年或儿童的心理健康,在处理夫妻和情侣的感情问题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就诊经验。
✅ 推荐医生:
Dr Renee Tan Huey Jing(陈慧婧医生)
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、童年创伤、焦虑症、情绪调节障碍等问题,接受预约评估和治疗。

📹 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健康问题,请点击这里。
别等悲剧发生才重视孩子的心
SPM少年弑母案或许让人震惊、愤怒,但更令人心碎的,是这场悲剧的“可预防性”。每一个选择自残、自我封闭,甚至走向极端行为的孩子,背后都曾是一个想要被理解,却从未被听见的灵魂。
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,但我们可以从现在起,认真看待身边孩子的情绪、行为与困惑,不再忽略、不再迟疑。
心理健康,不是奢侈的陪伴,而是基本的生命守护。
联系我们
健康365与多家医疗机构合作。如果你需要预约心理健康服务,可以通过健康365获取专业的医生推荐,帮助你找到合适的治疗路径!
本文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、诊断或治疗,也不应作为具体医疗建议的依据。若有任何医疗健康相关问题,请立刻和专业医疗人士联络。
通过定期健康筛查,可有效预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。如需要对比并选择来自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地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的健康筛查套餐 — 请访问 shop.health365.s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