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新手爸妈第一次看到宝宝耳朵里满是“耳屎”时,都会忍不住想拿棉花棒帮忙清干净。耳屎是不是脏东西?是不是越多代表不健康?
其实,耳屎(耳垢)对宝宝来说不仅不脏,还是耳道的天然保护层。但当耳屎出现异味、颜色异常、宝宝经常抓耳朵或哭闹,就可能隐藏耳朵健康问题。
这篇文章将带你认识宝宝耳屎的正常表现、哪些情况下需要清理,以及必须带宝宝看耳鼻喉科的3个信号,让你不再盲目掏耳朵、也不再错过关键病征。
📖 更多关于耳鼻喉的资讯,可点击《马来西亚耳鼻喉专科全指南:你必须知道的症状与治疗方法》了解更多!
宝宝耳屎分哪几种?哪种需要注意?
耳屎类型 | 特征 | 是否正常? |
---|---|---|
干性耳屎 | 灰白或淡黄色、偏硬 | 常见于东亚宝宝,属正常 |
湿性耳屎 | 棕黄色、稍粘、有油感 | 正常变异,部分人天生如此 |
黑色/深褐色耳屎 | 可能是陈年耳垢氧化、或曾出血 | 如无症状可观察,若伴臭味或听力异常应就医 |
带脓样、臭味 | 有炎症迹象,可能是外耳炎、中耳炎 | 建议尽快就医 |
⚠️ 宝宝有这些情况,耳屎可能不是小事!
🟡 1. 宝宝经常抓耳朵、哭闹、烦躁不安
可能代表耳朵痒、耳道发炎或积液,特别是中耳炎初期,宝宝不会表达痛感,常以抓耳朵或拒绝躺平来表现不适。
🟡 2. 耳屎外露、耳道有异味或流黄水
这是外耳道或中耳出现感染的信号,尤其是伴随发烧、流脓、臭味等症状,可能已发展为中耳炎、外耳炎。
🟡 3. 宝宝听不清、对声音反应变慢
耳垢若严重堵塞耳道,会影响听力,进而影响语言发育。特别是 1 岁以上的孩子开始说话时,如发现说话落后、叫名反应迟钝,应检查听力与耳道健康。
🧼 如何安全帮宝宝处理耳屎?
医生通常不建议频繁掏耳朵,尤其是用棉花棒、发夹等工具自行深入耳道,可能将耳屎越推越深,甚至划伤耳膜。
✅ 家长可以这样做:
- 用干净的湿纱布轻轻擦拭耳道外口即可
- 若耳屎在耳道外部“掉出来”,可以轻轻取出
- 不要往耳道深处挖掏、也不建议滴耳油除非有医生指导
- 洗澡后可用干毛巾轻按耳朵外侧,保持干燥
🩺 哪些情况下一定要带宝宝去看耳鼻喉医生?
就医情况 | 说明 |
---|---|
耳朵流脓、臭味、红肿 | 可能是外耳炎或中耳炎 |
宝宝频繁摸耳朵、情绪烦躁 | 疼痛不适可能是感染信号 |
耳垢堵塞严重、影响听力 | 医生可使用专业工具清除耳垢 |
宝宝有发烧、伴随耳痛 | 急性中耳炎要及早治疗避免积液 |
宝宝讲话迟缓、听不清 | 耳道问题可能影响语言发育,需早筛查 |
宝宝耳屎不等于脏,但爸妈需懂得“观察而不乱动”
宝宝耳屎的多少、形态因人而异,大部分都是正常的生理排泄,无需过度清理。但当出现异常颜色、异味、行为异常或听力变化时,就是身体在发出警讯。
爸妈的“观察力” + 医生的专业判断,才能守护宝宝的听力与成长。
📍 马来西亚 ENT 推荐:
耳鼻喉问题虽常见,但涉及的结构精细复杂,若处理不当,可能影响听力、呼吸、睡眠甚至生活品质。以下是我们推荐的几位马来西亚耳鼻喉专科医生,若你正在寻找可靠的 ENT 医生,可优先考虑以下几位专家:

Dr. Archuna Umapathy 是马来西亚耳鼻喉顾问医师,拥有超过20年的临床经验,专注于治疗鼻窦炎、耳部感染、声带疾病、儿童打鼾、睡眠呼吸障碍等常见耳鼻喉疾病。
2.Dr. Nezrean Radzana Hj Mohamed

Dr. Nezrean Radzana 是马来西亚注册耳鼻喉专科医生,擅长处理成人与儿童耳部感染、慢性鼻炎、鼻息肉、扁桃体发炎、声音问题及头颈部相关疾病。
联系我们
健康365 与多家本地以及海外专业医疗机构合作,可为您提供专业的耳鼻喉专科治疗服务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!
本文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、诊断或治疗,也不应作为具体医疗建议的依据。若有任何医疗健康相关问题,请立刻和专业医疗人士联络。
通过定期健康筛查,可有效预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。如需要对比并选择来自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地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的健康筛查套餐 — 请访问 shop.health365.s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