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肛裂 vs 肛瘘:屁股痛可能不只是痔疮,其实是肠胃出问题?

肛裂 vs 肛瘘:屁股痛可能不只是痔疮,其实是肠胃出问题?

很多人一屁股痛、上厕所流血,就以为是痔疮。但其实,“屁股的问题”可能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。肛裂肛瘘是两种非常常见却经常被误诊的肛门疾病,症状看似相似,病因却大不一样——有时甚至与肠胃问题有关

本文将带你搞懂这两种病的差异、成因与治疗方式,帮助你正确判断是否需要尽早就医。

一、什么是肛裂?

✅ 肛裂定义

肛裂是肛门口皮肤的一道小裂口或伤口,多由排便时太用力、粪便太硬造成。

🧠 常见症状:

  • 排便时刺痛、灼热感
  • 大便表面带鲜红色血迹
  • 排便后仍持续疼痛几小时
  • 括约肌紧绷感

🧨 常见诱因:

  • 便秘、久蹲厕所
  • 怀孕或产后肛门张力改变
  • 长期辛辣、油炸饮食
  • 忧虑、压力大造成肠道紧张

🕳️ 二、什么是肛瘘?

✅ 肛瘘定义

肛瘘是肛门直肠与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,通常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后的慢性感染结果。

🧠 常见症状:

  • 肛门附近反复流脓、出血
  • 屁股皮肤上反复长“小洞”或“破口”
  • 有异味、反复感染
  • 长时间无法愈合的肛门皮肤伤口
  • 排便时感觉拉扯、疼痛

🧨 常见诱因:

  • 肛门腺感染 → 肛周脓肿 → 肛瘘形成
  • 克隆氏症(Crohn’s disease)等肠胃疾病
  • 长期腹泻、肠道菌群失衡
  • 炎症性肠病(IBD)、结核等疾病

🔍 三、肛裂 vs 肛瘘:一张表快速看懂差异

项目肛裂肛瘘
出血颜色鲜红、擦拭时明显混合脓血,常伴流脓
疼痛排便时刺痛,排后仍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发炎性刺痛
是否会自己好轻微可自愈几乎无法自愈,需手术
外观表现裂口在肛门口明显可见肛门旁皮肤处可见破口或瘘管口
常见诱因便秘、硬便、长时间蹲厕感染、肛周脓肿、肠胃炎或克隆氏症
与肠胃相关性相关不大(除非长期便秘)可能由慢性肠炎、腹泻等引发

⚠️ 四、别忽视了!“肠胃问题”可能引发肛门病变

肠胃不适不仅让你腹胀、腹泻,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引发肛裂或肛瘘:

  • 长期腹泻 → 肛门长期潮湿、刺激 → 皮肤破损 → 感染 → 肛瘘
  • 肠炎或IBD → 腹泻+免疫系统异常 → 肠道组织破损 → 肛周感染
  • 肠胃菌群失调 → 排便频繁或不规律 → 肛门损伤更严重

💡 如果你有肠胃炎史或经常拉肚子,更要注意“屁股上的异常变化”!

🏥 五、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?

✔️ 你应该考虑就医检查的情况包括:

  • 屁股反复流血、疼痛超过 1 周
  • 肛门旁反复破皮、流脓、有异味
  • 排便习惯改变,大便变细、颜色异常
  • 长期便秘、腹泻,伴有肛门不适

📌 医生通常会通过肛门视诊肠镜检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或其他治疗。

🧘 六、肛门健康日常建议(预防为主)

  • 保持排便顺畅,多吃蔬果、喝水
  • 不要久坐、久蹲厕所
  • 便后可用温水坐浴,促进血液循环
  • 减少辛辣、油炸食物
  • 肠胃不好时及时治疗,防止演变为肛瘘

屁股不舒服别拖,小病拖大病!

肛裂与肛瘘虽都表现为“屁股痛”,但病因、严重程度与治疗方式截然不同。
特别是肛瘘常与肠胃问题有关,不能一味当成痔疮处理。

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排便异常、疼痛流脓、肛门出血等症状,别害羞,早点检查才是关键。早发现、早治疗,才能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!

推荐医生

如果你有便秘、肠道不适或大肠癌的健康隐忧,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陈楚立医生(Dr. Henry Tan Chor Lip),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肿瘤专科医生,擅长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。他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与治疗方案,帮助你早期发现肠道问题,及时采取预防措施。

陈楚立医生 Dr Henry Tan Chor Lip
陈楚立医生 Dr Henry Tan Chor Lip

📹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肠胃镜的资讯,可以点击观看Dr Henry的专访视频

联系我们

健康365 与多家医疗机构合作,可为您提供专业的治疗与筛查服务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

MY365Asia

本文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、诊断或治疗,也不应作为具体医疗建议的依据。若有任何医疗健康相关问题,请立刻和专业医疗人士联络。

通过定期健康筛查,可有效预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。如需要对比并选择来自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地的医疗服务提供商的健康筛查套餐 — 请访问 shop.health365.sg